“庐江县县尉贾华见过大汉镇南将军、西亭侯领汝南太守刘公!”贾华头叩地极响,见礼的声音也喊得响亮。
在刘庆听来,却有些不是滋味,他将贾华扶起,微笑道:“我在庐江可不是什么狗屁的将军,那时你怎么喊我现在便怎么喊就是了。”
“贾华万万不敢!”贾华说着又要下跪。
刘庆再三扶起,贾华只是不从,无奈之下,刘庆叹息了几声,坐在面前的一块石头上。
周泰见状扶起贾华,骂道:“你这小子!刘君说什么你便做什么就是了,当时在庐江不也是如此么,我们私下也是这般称呼的,几年没见,你怎么却是愚笨了!”
初时在庐江,贾华最是听周泰的话,这时却不敢做声,刘庆便道:“随他吧,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,说罢,怎么突然到了陈留,你是如何得知的?”
贾华跪地答道:“禀将军,我等在庐江便听闻公诛宦、讨董等等大事,皖县上下无不以将军为傲,且为将军塑一雕像于县门,小民因与将军有旧,被府君看上托以得县尉。不曾想,这些时日,有传闻将军讨袁兵败,那府君便变了个模样,强拆了雕像,又大肆放言污蔑将军,话语之间不堪入耳。”
贾华说的激动,卡了嗓子,接连咳嗽,刘庆听的入神,急道:“给他水!”
贾华喝了口水,又谢过刘庆,行礼之后,方才接着说道:“其后,我与史迹就被其免职,还有当初将军留下的一众县吏皆被县令为由撤职,还有那县令之子专好欺压名女,我等在位之时还能依托将军威名震之一二,如今赋闲在家,想救却不能,只好出此下策来寻将军。”
旋即贾华又脱去衣物,从胸中贴身抽出两封信递给刘庆,“此乃县人所言之万民信,由我来递给将军,故贴身保管,不敢有失。另一封乃是乔家大小姐之信,也托我转交将军。”
刘庆接过信,点点头,吩咐众人退下歇息,自己一人进了屋,就着烛火来看这两封信。
第一封乃是万民书。
书云:庐江郡皖县万名呈于镇南大将军刘君讳庆。
闻君自出庐江后,一路长虹,封侯拜将不在话下,我等无不日夜思念刘君,思君在时,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吏不敢压民,民心不惧官,万事万物只因君在皆有定法。.jj.br>
吾乡县府自君走后,悍吏之来吾乡,欺压我等。盖追将军之威名仍在,其众稍稍有所顾虑,不敢威逼过甚。
近日以来,君言望北,我等敢不以众盼首以望君!
而皖县县令者名曰郑安,其竟听闻消息言及君败,使鸡犬不得安焉。
凡行死刑,行刑者先等于门外,使其党羽入索财物,名曰“斯上贡”。
富贵者使钱得免,贫者只能授首。
君乃天下所望,岂有如此之理也?
平日但凡有稍不顺其心者,皆处以极刑,曰:“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”
其恶言之不尽,道之不绝。
还望刘君尽发天兵,解救我等于水火之中,我等皆拜谢刘公之恩得,万世不敢忘也!
皖县百姓泣血书之。
后面署写大批的名字,有些刘庆还能记得,例如当时选的几名如大目、史迹、李老八等等。
甚至乔家之人包括大小乔都署名在上,看来这县令也是不做人事到了极点,乔家都受了冲击。
自己起兵讨袁,孙坚战死、袁术战败,坊间传闻自己兵败,看来对各地影响过甚,待今日大胜之事传出去应稍稍好些。
刘庆思索着打开第二封信。
外面用的是一层皮草包住,看不出里面是什么,打开包纸,里面用的是手绢包的一封信,上面还留有余香,信被封住,看样子未曾打开过。
刘庆缓缓打开那封信。
上书云:见字如面,望信舒颜。
小女子乔薇谒见镇安大将军刘公。
晚风轻轻,带着入秋的凉。近来寒暑不常,望自珍慰。